• 中文系简介

    <正>钦州师专中文系是我校最早建立的专业系之一,其前身为钦州地区师范学校中文科。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该系设有汉语言文学教育、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和综合文科教育等三个师范类专 业。现有在读学生3091人,其中全日制普专生890人,"3+2"制本科生55人,成人专科函授

    2005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幽灵时代,诗歌何为

    肖严

    如何评价中国新诗的成就?如何看待中国新诗的研究方法?中国新诗何去何从?这 些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值得研究的课题。为了促进中国新诗的研究,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辟"中国 新诗研究"栏目,并邀请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先生为这一栏目的主持 人。诚望潜心中国新诗研究的专家、学者惠赐佳作,也希望热心中国新诗研究的新秀关心与支持这 一栏目。让我们精诚合作,共同培育好这一栏目。本期首先刊发李怡教授主持的四川大学、西南师 范大学肖宁遥等10位青年学者的文章,以飨读者。

    2005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重评新诗的"诗"与"文"——有感于当下的一种诗歌写作

    肖宁遥

    <正>"口语化"是当下诗歌动向的关键词。一代有 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诗。在这个大道既隐, 上帝缺席的时代,那些镜花水月,静穆高远,拈花 一笑迅速成为博物馆陈列的一员。贴上文化标签

    2005年01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中国新诗阐释空间的拓展与深入

    苏雪莲

    <正>尽管在新诗研究领域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从业 人员,但是当下中国新诗的研究势头还远远谈不 上强劲。论者对一些诗歌研究的症结性难题偶有 触及而又往往语焉不详。中国现代新诗是一种尚 未"成型"的艺术形态,当下的诗歌创作也仍然充 满了实验色彩。这使得对新诗的阐释往往更加困

    2005年0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中国新诗阅读中的两大误区

    邬萌

    <正>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曾经说过:"一个意外 的事件、一个外界的或内心发生的小事:一棵树、 一张脸、一个'题目'、一种情感、一个字就能触发 人的诗情。"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积累了许多情 感,受了某个契机的启迪,有了情感突破口,才演 绎成诗。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就往往要把握这个突 破口,而正确的突破口往往是"诗歌的核心和灵

    2005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返回诗的"本体研究"

    陈菊

    <正>近年来整个现代新诗研究界出现了一个趋 势:越来越多的人从诗的外部入手,探询新诗所包 含的诸如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 面的意义。这对于拓展新诗的研究领域无疑起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这样的研究也给人一个错 觉,仿佛文学研究和其他的人类学等的研究没什

    2005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当代大学生拒绝新诗原因一瞥——以郭沫若诗歌为例

    李莹

    <正>大学校园是诗歌成长的重要沃土,大学生也 是诗歌在未来得以延续的传承者之一。而如今, 现代新诗在大学校园里却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 地:除了在文学史上讲述的诗人诗作以外,很少有 人主动去阅读新诗,即便是文学史上重要讲述的, 大家也是被动地去接受。2003年12月,安徽技术

    2005年01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关于中国现代诗歌的情绪方式

    李蕾

    <正>中国现代白话诗的生发源头并不来自于一两 个诗论家或诗人的身先士卒,也不仅仅是一个两 种西方理论思潮的引入,其根本原因在于"五四" 发生之后,沉寂的中国社会在阴影和光明,计谋和 良知中复活了,圆融和谐的古典诗歌吟唱已不再 适合现代中国人的情绪表达了,这必然导致人们 自觉的寻找新的诗歌方式以传达一样的生存感 受。

    2005年01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谈谈新诗的破与立

    张耀谋

    <正>对新诗而言,破与立的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 的话题,不单是新诗,几千年来的诗歌都是在不断 的破与立的辨证中发展的。郭沫若早就说过:"古 人用他们的言辞表示他们的情怀,已成为古诗,今

    2005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早期翻译诗的研究及可能的方向

    付海鸿

    <正>正如卞之琳所说:"中国文学有自己产生的主 观条件,当然也有外来的因素。外来的影响是催 化剂。不从西方'拿来',不从西方'借鉴',就不 会有'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面貌。"中国诗歌 仅靠内部的转换,是不可能变成新诗的,它需要一 种新的诗歌样式的启发,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启 发,即西方诗歌的译介。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学现

    2005年01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应注意艾青早期诗歌的研究

    李静

    <正>近年来关于艾青诗歌的研究很多,范围也很 广泛,如研究艾青抗战时期的诗歌,后期诗歌,艾 青诗歌的悲剧精神,艾青诗歌的爱国激情,艾青诗 歌的独特意象,但关于艾青早期诗歌的研究却是 凤毛麟角,而且也往往存在某些偏颇。

    2005年01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浅议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刘家纪

    为了了解怎样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是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研究生产力内部各个要素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提升和优化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自的 作用,也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三个代表"中的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的,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辩证地理解三者的关系,在实践中使之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2005年01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经济地理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对环境伦理道德的研究

    邝福光

    研究区域经济及其协调发展的经济地理学,在人口剧增、环境恶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 日益走向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如仍把视角局限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上,已很难起到从根本上解决诸多区 域经济地理要素实现良性耦合的作用,更不可能达到协调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21世纪,环境道 德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力量,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引入并重视对环境伦理道德 的研究,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2005年01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从列宁政治遗嘱看苏共失败的一段历史教训

    吴絮颖

    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是苏共历史上的闪光点,列宁对民主的忠诚和执着追求,在其政治遗嘱 中得到了很好例证。对列宁时期的民主的刻意遗忘和抛弃,对列宁精神的忽略和遗弃是苏共失败的诱发始 因。

    2005年01期 30-3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冲突及其解决

    张文科,刘晓洁

    现代法律体制下,人权既是国内法调整的对象也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调整领域。基于国际 社会的主权性和人权问题的敏感性,在现代国际法上,人权与主权冲突不断,主要体现在国际法若干基本原则 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是改善国际关系推动国际人权法的必然要求。

    2005年01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从法律角度看"行乞权"

    胡光烨

    随着"禁乞令"的出台,行乞者的民生问题不容忽视。行乞者的行乞权是一种生存权,不可剥 夺且需要法律保障,但有界限。

    2005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国际企业核心能力研究浅析

    刘辉

    国际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国外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研究已经 如火如荼。如何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于国际企业培育、巩固和更新其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地 说,国际企业核心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和核心能力的识别特征可以通过企业核心能力"与核的关系"和"与 企业战略资产的关系"两方面进行界定。而且通过对国际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资源关系的研究,可以描述出 体现在技术系统上的、体现在人的知识技能上的、体现在管理系统上的以及体现在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上的 核心能力的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并最终得出结论:核心能力是国际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地位的根本,优势地位的 取得需要核心能力的支持,有时优势地位的巩固同样也需要核心能力的增长。

    2005年0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现行法规政策措施的反思

    黄家庆;

    我国高等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一是法律、政策与现实 "虚脱"的现象,需要建立适当的弱势补偿制度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制度;二是政策措施的不完善造成高校之间差距拉大凸现的矛盾,需要建立竞争机会和条件相对平等的机制,以促进高教大众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民办高校在法律政策贯彻执行中的困惑和不公平,需在法律上鲜明地允许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并制订相应的条件区别和政策对待。

    2005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小议高师文学理论教学

    吴坚

    文学理论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内容上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师"授话"为师生"对话"、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005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沉郁顿挫"的风格与人格——略论老杜与"词中老杜"

    黄桂凤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 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 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 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 "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2005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芝兰玉树,已生于阶庭——谢安矫情的另一层解读

    钟其鹏

    诚然,国家局势转危为安是谢安读完淝水捷报后异常兴奋的主要原因。但从当时谢氏所面临 的问题与谢安为解决这些问题所作的不懈努力来看,谢安之所以兴奋还有另一层原因,即淝水大捷意味着谢氏 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了解这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谢安和认识东晋的士族阶层。

    2005年01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古典性与现代性:相逢在《门外》

    伍茂国

    以《门外》为代表的三十年代诗歌,充分体现了辛笛诗歌中西融合,古典性与现代性有机结 合的特点,这一特点的挖掘既说明了辛笛与穆旦等其他"九叶诗派"诗人的差异,也纠正了以前对辛笛诗歌地 位的误判,为解读辛笛诗提供了新的契机。

    2005年01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西湖的雪景》的话语分析及其他

    陆衡

    《西湖的雪景》话语的涩,趣,叙述的随便与叙述者的优越感,既是传统文化的"遗传密码"的 显示,又有时代的投影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更代表了一种不同于鲁迅的大憎大爱,而是趋向于平和、中府的知 识分子对生活与世界的立场位置与思考方式。

    2005年01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论《上海屋檐下》的抒情氛围

    朱云才

    作为夏衍美学思想转变后的一力作,其成功自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作品中刻意营造的情景氛围 无疑是作品获誉的一个关键,抗战前夕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小人物方方面的悲苦,生活重压下"屋檐下"住户们扭 曲了的情感生活,梅雨天带给他们的无尽的烦恼,这些共同组成该剧阴晦沉闷的情感基调,孩子们的歌声透给 这一情调丝丝的亮色。

    2005年0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眷恋与决绝——解读《瓦城上空的麦田》

    张存凯

    人类文明由乡村向城市的过渡,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由此也使现代人在历史理性与道德感性 两难选择之间处于忧虑与焦灼状态。《瓦城上空的麦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历史蜕变期的痛苦,在人性提升 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上表现出了眷恋与决绝的清醒姿态,某种程度上触及到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和重构。

    2005年0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梦破碎的地方——电影《北京单车》的文化现象分析

    凌学东

    从王小帅的电影作品《北京单车》中,我们可以看到"第六代"导演在电影题材上不同于我们 传统电影忽视个体的个性、描绘个人从属与集体从而获得幸福的模式,也有别于传统电影中充满历史感和责 任感的民族语言,他们从另一方面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个人化的日常生活;在形式上,他们以纪实的拍摄方法重 新阐释了现实主义。

    2005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说文解字》与居住民俗文化——《说文》汉字民俗文化溯源研究之六

    黄宇鸿

    古汉语造字取象的具体直观性和义理概括性,可以为考察古代民俗文化历史提供科学而有 价值的信息。在《说文解字》中,巢部、穴部、一部、门部、囱部、土部、木部、片部等部首字群很多都与我国古代 居住方式、建筑格局、建筑材料等民俗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2005年01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英语头韵的认知和语用建构分析

    傅治夷

    英语头韵自古以来就是有着特殊使用领域的修辞格。它的概念、构成和应用等三个方面都有 其自身的特征。其成韵规则的认知和语用建构特征的分析、总结及语用性整合,是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其英国 语言文学价值及其在现代英语各文体中巧妙应用的前提条件。

    2005年01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唐万珊

    "语码转换"是指具备双语或多语的交际者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的要求,转换并运用不同的 语言进行交流。校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主要发生在课堂上和社交场合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情 感功能。而每一次的"语码转换",都有其发生的种种原因。

    2005年01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亲日乎 弃日乎——从1927年蒋介石访日事件看蒋日关系

    唐湘雨

    第一次下野后,蒋介石选择出游日本,其主要目的是想走东京路线,其次是为了宋美龄的婚事。 在研究蒋介石出游日本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其一,当时的蒋介石为亲日派分子;其二,这次出游事 件发生在东方会议召开后不久,中日关系正日趋紧张。在出游日本的整个过程中,蒋介石在订亲、培植友谊等方 面都比较顺利,但在访日的重头戏--田中会谈上,蒋介石没有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日本应支持他北伐,统 一全国。因此,可认为,这次出游日本是失败的。在此之后蒋介石的亲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2005年01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北海开埠对近代北部湾对外通道格局形成的影响——百年北部湾对外通道格局变化的透视之一

    吴小玲

    近代北海开埠虽然主要是外力强加的结果,但它逐步改变了北部湾对外通道的原有格局,从而 形成了近代以北海港为主要进出口中心,以钦州等沿江沿海口岸为客货转运基地的通道新格局。北海开埠后对 外贸易的增长是近代对外通道格局出现的物质推动力,它推动了近代交通事业的启动和区域市场从单一格局向 多元化格局的发展。

    2005年01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语文听力的作用及其培养

    杨柳

    在语文教学中,听力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力是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听话能力 是认识世界、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话训练,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当众进行的听话训练,对于学生 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是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的。

    2005年01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论语文阅读教学"感悟理解"的新理念

    李景耀

    要摈除目前盛行的僵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必须认真继承和发扬古代优良的语文阅读 教学法,树立起"感悟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要达到"感悟理解"的效果,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三 个原则,即:整体把握与局部品味相结合的原则;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外及课堂内外相 结合的原则。

    2005年01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中文系教授简介

    <正>刘汉忠教授 刘汉忠字力之,男,广西北海人,文学硕士,教 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屈原学会理事。16-19岁 插队农村、19-33岁做汽车修理工,33岁通过自学考 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7年始发表 论文,先后在《文学评论》《文献》《江汉论坛》《学术研 究》《社会科学战线》《四川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

    2005年01期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