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研究

哲学研究

  • 思想的“整合性创新”与“中国哲学”问题

    董平;

    在中国学术界出现的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其背后潜存着一种强烈的挺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实质上又是近现代以来"救亡意识"的一种变奏。弥漫于学术界的"创新"思潮与这种"主体意识"的挺立是相互联系的。创新必基于不同思想文化之要素的整合,"整合性创新"体现为思想创新的普遍原理。冯友兰、胡适等人所做的工作,应在历史的意义上将其理解为关于中国哲学的"整合性创新"活动,并实际上改变了哲学与宗教的世界地图。"主体性"只能在"主体间"的交往之中才能显现出来,中国哲学也只有突破"地方性"的局限才可能真正独立于世界思想之林。

    2008年04期 No.80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论毛泽东创造性思维产生的依据和渊源——毛泽东创造性思维研究之二

    杨辉;

    毛泽东创造性思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思维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中国化和中国思维方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思维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思维传统的扬弃和升华,以渊博的学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文化底蕴,以几十年丰富而深刻的革命实践体验为现实依据,同时,也是毛泽东伟大人物个体特质的产物。

    2008年04期 No.80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社会、文化学研究

  • 先进文化应当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近10年来广西文化发展实例为例

    李建平;

    近10年来广西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例,文化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三种形态:文本与项目形态、精神形态、致用形态;进而论证发展先进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践意义。

    2008年04期 No.8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我见

    刘家纪;

    "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再到"三位一体",最后发展到"四位一体"。"三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依据,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把社会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为确保"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落到实处,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四体"中每一"位"的科学内涵和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体"与"位",以及各"位"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的基本路线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2008年04期 No.80 36-4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侗族文化景观初探

    陈菲;顾钦全;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马安侗寨为例,发现侗族文化景观主要由聚落、森林和农田三部分组成,土地利用形式呈现出杉树林─茶树林─侗寨聚落─农田文化景观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布模式,其中聚落文化景观子系统是侗族文化景观系统的核心,对整个文化景观系统内的能量流动起协调和控制作用。

    2008年04期 No.8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文学研究

  • 《文选》“移”类的文体特征与选文的学术意味

    李乃龙;

    移是平行公文。西汉时或视移与檄同品。但移之为类有其独特的规定性。《文选》置"移"类,表明其编撰者对文体移独立地位的确认。而将《移书让太常博士》和《北山移文》列入"移"类,乃因肯定其各具学术意义与文学价值。具体而言:前者是第一篇反对今文经、倡导古文经的宣言书,折射出今古文经学的消长历程;后者在真隐与假隐之间否定后者,在以隐为仕的假隐中否定其手段而肯定其结果,反映了隐逸文化的演进。

    2008年04期 No.80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杜诗校勘学述略

    孙微;张岚;

    由于种种原因,杜诗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异文、讹误、脱略情形,经过历代学者对杜诗的大量校勘工作,杜诗校勘学乃形成一门专门之学,其内容之丰富和方法之独特,都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2008年04期 No.8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赵翼论杜诗

    吴中胜;

    赵翼对杜甫推崇有加,这与其诗学观点分不开的,赵翼认为,杜诗之"神功"在于创新,即在于"创前未有"。这是杜诗特质之所在,也是杜诗"传后无穷"、千古流芳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赵翼论杜诗常在比较中见特色。

    2008年04期 No.80 57-5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李清照闺情词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李星;

    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封建社会的文化女性,但她却超越了那个时代,凭着自己敏锐细腻的观察和深厚精湛的艺术造诣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名篇佳作,她的闺情词更是突破了男性闺情词作家的创作内容和风格,塑造了许多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形象。其中有青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女性气质的纯净高雅,女性爱情的热烈真挚,以及人格上的自强自立和情思上的家国忧愁。这些丰富饱满的女性艺术形象,超越了李清照所生活那个时代闺房绣楼里的一般女性。

    2008年04期 No.80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化不开的情结——张洁爱情观破译

    王昭晖;

    张洁的爱情作品里有一些化不开的情结:不能释怀的恋父情结,她塑造关于理想爱情、美满婚姻的男性伴侣是融情人与父兄角色为一体;内化于心的原罪意识,她以其深刻的思考反观女性与爱情、与婚姻、与整个男权社会的关系。

    2008年04期 No.8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试论日本小说《厨房》的叙事策略

    杨书;

    在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中,作为变性人存在的惠理子不仅具有主题思想等内容方面的意义,还担当着一定的叙事使命:她的出现有效地促成了小说结构点的形成,使"隐含作者"得以完满实现,并以其行动与小说叙事节奏之间达成了巧妙的共振。

    2008年04期 No.80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新闻传播学研究

  • 论图像与权力的关系

    刘洪;

    图像在采集与传播过程中,随处可见权力的影子。没有权力的相伴,图像就无法采集与传播。然而,图像在传播时,控制它的权力会悄悄地发生了滑动和漂移,从制作者手中转移到受众那里,无意中,图像另寻了"新欢",背叛原来的"东家"。吊诡的是这"新欢"正是"东家"极力向图像推荐的。但是,如果为了防止图像背叛自己,就禁止图像传播,又会因噎废食。图像和权力真是一对充满悖论的欢喜冤家。

    2008年04期 No.80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论新记《大公报》与同期新闻学界之联系

    杨斌成;

    新记《大公报》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它与同期学界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关于报纸的职业主义理念;报纸是代表国民说话的社会舆论机关;对新闻报道的重视和对读者的重视。这些联系的产生主要基于:社会政治环境及新闻气候;新闻教育与报刊新闻时代的发展;新记《大公报》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对徐宝璜等人的新闻理念的借鉴。

    2008年04期 No.80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教育与教学研究

  •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顾慕娴;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具有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稳定,从而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战略意义。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政治观教育的途径,是多维度、多种方式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将科学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阵地,在学校社团组织的带领下,深入社会现实,把理论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去。

    2008年04期 No.8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守护“师道”的圣洁——对中华文化独特生境中教师职业精神信仰的思考

    王毅;

    从教师职业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教师在中国社会的特殊角色,从中体会到中国教师在中华文化漫长变迁中构筑起的神圣"师道",中华师道中的丰富内涵让我们深感中国教师所体现出的职业精神信仰的神圣。寻找中国师道精神的原型,进而探讨中华文化的独特生境中本土化的教师职业精神信仰。

    2008年04期 No.8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高师部门自然地理课程整合的背景及模式探析

    叶汝坤;

    部门自然地理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发挥课程综合效益的课改工程。在把握高师自然地理课程结构问题、国内外课程整合现状及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基于部门自然地理课程整合的目标和要求,以联结圈层系统关系、围绕中心整合课程、组织综合性教学案例和构建综合实践基地等方式进行总体或局部的课程整合。这对丰富高师地理课程整合内涵、解决部门自然地理课程门类过多和内容重复等问题、促进有效教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8年04期 No.80 91-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广西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探微

    吉莉;

    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音乐教育在社会转型中,即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措施有:利用本土音乐教育资源,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改变教育模式,适应第三产业的发展,培养适合新形势下的复合型人才;广西高校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音乐教育;广西高校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观"的教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音乐教育体系。

    2008年04期 No.80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试论媒介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

    邹迎九;

    目前,我国高校媒介经营管理的课堂教学与媒介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克服这一弊病的一个有效途经就是在教学中引入相关案例,并且精选案例。教师在进行媒介经营管理案例的选择时,应做到教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典型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结合、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经过这样择选的案例,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顺利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升华。

    2008年04期 No.8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在“语境”中寻求更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

    钟运生;

    "语境"的理解与把握对语言的教与学至关重要,任何语言中语篇的含义取决于特定"语境"的结构和内涵。大学英语教学中,要促成学生听、说、读、写、译及交际技能的有效训练与提高,和英语综合能力社会化、交际化的语用目标,重视"语境"分析和"语境"识别是最为理性的答案与策略。

    2008年04期 No.8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唐万珊;

    综合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极大地影响着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本功。针对目前综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合作,增强课程之间的内在系统性,把有价值的相关专业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

    2008年04期 No.80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探讨

    王明霞;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运用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增强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课堂提问的应用水平,深入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2008年04期 No.80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对英语学习档案袋评价的探索与应用

    陈雪琼;

    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的一个标志性的评价工具。它通过使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达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目的。

    2008年04期 No.80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语言学研究

  • 汉语单复数的语用分析

    黄巧银;

    汉语数范畴属于语用范畴,单复数的表达具有动态性。常态下的单数或复数格式,表达的可能是超常态下的复数或单数意义。面称时,高位者称呼多位低位者时,一般要用"N+们"的形式,而低位者称呼多位高位者时,往往不用加"们"的形式。这些表达常常还伴随着一定的语用功能。

    2008年04期 No.80 115-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经济学研究

  • 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邝雨;

    由于金融组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金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中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组织体系创新与完善,要继续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扩大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力度,努力培育和发展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规范化和正确引导民间融资,积极引进外资银行。

    2008年04期 No.80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亚当·斯密“经济人”自利行为的伦理价值分析

    张卓莉;

    亚当.斯密视野中的"经济人"具有按照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特征,然而,这种"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存在着固有的道德限度,同时还蕴涵着深厚的伦理价值,不但成就了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美德,而且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2008年04期 No.80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跨国公司软实力

    李海凤;戴毓军;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跨国公司为提高竞争力,谋求长远发展纷纷提升软实力,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重视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意蕴。软实力对中国企业走科学发展道路具有借鉴意义。

    2008年04期 No.80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